汽车行业出现质量问题等行业丑闻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就连国际名牌汽车和国内上市公司也不例外。不久前,自家经销商曝出“销售造假和质量问题”,让香港上市公司零跑汽车陷入舆论危机。
据媒体报道,事情的起因是在零跑汽车财报临近发布时,有经销商爆料,将零跑汽车推到了风口浪尖。视频中,经销商提到零跑车销量造假,质量堪忧。尽管零跑多次发文澄清,但网友并不买账,舆论持续发酵。
当企业陷入信任危机时,首当其冲的就是产品销量。虽然Leapao官方的回应及时,但还是影响了很多消费者的购买心态,客户流失在所难免。当时在也门跑来跑去的店铺并不多。
继“魏小利”之后,第四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造车新势力,此前的零跑一时间无人能及。相比之下,我们不禁担心零跑汽车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
经销商造反,消费者怨声载道,零跑被两端“钳制”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好不好是获得投资者支持的重要依据。据了解,经销商此次爆料,称去年12月零跑销售存在造假行为,胁迫经销商以员工名义挂牌销售,没有专业的售后服务,新车质量堪忧,C11试驾车到店时出现质量问题。经常出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Leapport发表公开声明否认相关信息后,经销商经理再次发布视频并现身回应,可以提供试驾车和展车作为公众投诉Leapport的证据。店长还在视频中表示:“欢迎各位网友来店里检查零跑车的质量。”
同时,该经销店经理造假数据,称可以提供12月份全国范围内被冒牌车辆的底盘号等信息。而且,经销商还表示,自己被踢出工作群是因为向零跑反映了造假问题。
同时,零跑汽车还被指存在强买强卖、强行扣款、强行分车等行为。经销商的话之下,不得不让网友产生怀疑,重新审视零跑这个品牌。
虽然零跑数次发布澄清解释,但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外人不得而知。不过,这件事的发生也让外界看到,零跑与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并不融洽,甚至可能存在利益冲突,矛盾重重。
据了解,除了在经销商端频频被质疑外,零跑汽车在消费者端也不敢恭维。
比如过去一段时间,零跑频频降价。不过也有车主表示,零跑汽车降价后,配置有所减少。近日,不少消费者向各大媒体和投诉平台投诉称,他们在零跑汽车购买的C11车系降价幅度较大,而且手提车的配置与订购时宣传的配置不符。消费者表示,零跑并未提前告知客户此举,订购时也未在配置单中体现,质疑厂家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
而且,此类投诉并非孤例,也有消费者反馈:“零跑车偷偷降低配置,档位灯、补妆灯、开关灯等部分配置被隐瞒偷偷降低,涉嫌诈骗,请求退订或按照公告配置投递。”
但通过黑猫投诉核实,零跑累计投诉量高达千余条,仍有大量投诉未得到解决。翻看投诉内容,大多与汽车质量、售后退款纠纷有关。这也意味着,零跑汽车不仅失去了在经销环节的“人气”,在消费者心目中,其品质和服务也难以与零跑汽车的品牌地位相提并论。
营收大增亏损扩大盈利存疑
零跑汽车上市后,投资者对它充满希望。然而,2022年,零跑汽车发布了上市后的首份年报,与投资者的预期相去甚远。
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23.85亿元,同比增长295.41%,归属于母公司净亏损51.09亿元,同比增长79.53%。
同时,以2022年底的数据来看,零跑汽车在全国137个城市共拥有548家销售门店,单店月均销量仅为2.08辆。这样的业绩不仅让车企难以为继,就连店内员工的工资也无法承受。在拉长长周期的同时,零跑汽车营收逐年增长的同时,距离盈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与此同时,新能源国家补贴退出后,新能源汽车市场陷入价格战,零跑汽车也被迫卷入其中。今年3月以来,零跑已经发布了四款新车型,并带来了降价的消息,而且降价幅度动辄3万-5万元。
事实上,在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下,车企降低边际成本实现盈利并非不可能。此前,零跑创始人朱江明在盈利能力方面也曾表示:“预计当公司销量达到50万辆时,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实现毛利率转正。”
然而,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零跑汽车的年销量为11.12万辆。虽然实现了超过150%的同比增长,但离毛利率转正还有很大差距。更为致命的是,在2023年伊始,零跑并没有随着疫情过后行业趋势的回暖继续快速发展。
以2023年1月为例,零跑汽车共交付1139辆,环比下降86.59%,同比下降85.9%。2月交付汽车3198辆,同比下降6.9%。要知道这样的销量在造车新势力中几乎是垫底的。对此,零跑汽车表示:“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公司1-2月份正在进行车型迭代,主要完成了2023款车型的SOP和产线导入。”
然而尴尬的是,在接下来的3月份,虽然零跑汽车的销量环比略有增长,但同比依然大幅下滑。公开的销量数据显示,3月份,零跑车月销量仅为6172辆,环比增长93%,同比下降38.6%。可以看出,整个一季度,零跑汽车仍未走出销量下滑的阴霾,销量下滑过半的数据足以说明,零跑汽车可能无法在2019年实现扭亏为盈。短期内。
财务数据显示,Q1LEAPAuto实现营收14.43亿元,同比下降28%,环比下降52%。经营亏损11.59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净亏损11.33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10.422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领跑此前公布的目标:零跑汽车2025年的销量目标为80万辆。但从零跑汽车目前的销量和增速来看,零跑汽车距离这一目标的距离犹如一道天然的护城河。
护城河不深,零跑可能难以脱颖而出
对零跑来说好消息是,二季度之后,其销售情况有所好转。;4月销量进一步上升至8,726辆;刚刚结束的5月,零跑汽车销量达到12058辆,环比增长38.18%,重回“万辆俱乐部”。这也意味着,经过短期的销量调整,零跑汽车销量在短短5个月内增长了10倍。
不过,销量大增的原因,可能与多款龙头车型的大幅降价有关。细看零跑汽车的综合实力,业内人士也很担心其护城河是否足够深。
首先,Leopard视为优势的全球自研自产芯片,可能不足以形成其核心竞争力。这从其自主研发的投入和实力就可以看出。
根据招股书中的计划,零跑汽车将使用上市募集资金的约40%用于研发,约25%用于提升产能,约25%用于业务拓展和品牌知名度,约10%用于运营。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但实际上,其上市前并没有太多的技术积累。例如,根据招股书,2019年至2021年,零跑汽车的研发投入分别为3.58亿元、2.89亿元和7.4亿元,分别占同期总营收的306.4%、45.8%和23.6%。期,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其不及两位数的研发投入,与前三名的“蔚小理”相差甚远。例如三年研发投入费用,2019-2021年,蔚来为44.29亿元、24.88亿元和45.92亿元;小鹏汽车为20.70亿元、17.26亿元、41.14亿元;理想汽车研发费用分别是11.69亿元、11.00亿元、32.86亿元。
这也意味着,零跑汽车推出后,想要借助资本的力量追赶行业龙头尤为困难。
此外,零跑的部分车型,原本定位中高端的车型,因价格战不断拉低价值,定位逐渐模糊,品牌价值受损。
比如定位A0级轿车的2023款零跑T03,降价幅度高达2万元;定位智能豪华中大型电动轿车的2023款零跑C01降价幅度高达近6万元;零跑C11纯电版最高降价3万元。
可见,零跑汽车在品牌力、产品力、技术能力、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着实实在在的问题和障碍。而且,在与经销商和终端用户的关系连接上,零跑汽车屡屡触及他们的底线,这也为零跑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
作为新能源汽车三驾马车中仅次于“魏小丽”的后起之秀,零跑在刚入局之时就发力,迅速树立了品牌影响力,销量占据一席之地,成功登陆中国市场。二级资本市场。其迅猛的发展速度无疑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如今,零跑遭遇经销商造反、用户集体投诉,这显然是其早年跑马圈地、跑马圈地留下的“后遗症”,更是各种矛盾激化的直接证明。而一旦零跑无法妥善清理之前留下的“信息”,未来给龙头带来的潜在危机也将不言而喻。
相信在销量上重回正轨、重启增长模式的零跑汽车,对于这些变数早有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