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情况
1.林州及茶店镇基本情况
(1)林州市
林州是河南省的县级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东麓。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红旗渠精神的发源地。城市南北长74公里,东西宽29.4公里,城市面积2046平方公里。
林州市有16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42个行政村,34个居委会,1747个自然村,成立于1994年。
全市人口116万,人口密度550.49人/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0万,产业集聚区人口3万。汉族以汉族为主,流动人口包含光复少数民族、韩国和越南人。其中,东港镇有三个少数民族。
林州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东望大海,西望锦西,南望中原,北望北方,北望北方,东望西望,东三省。“历史书上有‘郭玮是弱小的,它是霸权的’。
“十二五”期间,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496.6亿元,比2011年增长57.5%,年均增长9.5%。%;固定资产投资62000万元,比2011年增长149.4%,年均增长20.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6亿元,比2011年增长62.2%,年均增长10。2 %;居民八项平均可支配收入21445元,比2011年增加8525元,年均增长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2亿元,比2011年增长78%,年均增长12.2%。全县综合排名位居全省前十。
(2)茶铺镇
茶店镇,位于林州市城南32公里的偏远山区,北与元康镇、桂林镇接壤,东、南与徽县、徽县、齐林镇相邻。交通条件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全镇总面积94.03平方公里,10754户,3.57万人,耕地2.6万亩。
菊花种植是茶店镇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茶店镇拥有“林州茶店太行菊”、“林州茶店柿子”、“林州茶店山楂”三个国家地理标志商标,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
茶店镇菊花产业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60%。茶店镇人均纯收入逐年增长,2014年达到11620元;居民就业逐年增加。2014年新增就业1132人,全镇就业率达96%。茶店镇2017年财政收入只有3000万元,2019年完成6143万元。2.农民的情况:“一种产品”行业中的农民人数、组织形式以及与组织的关系
茶店镇从事菊花产业生产的农户约占全镇农户的75%。茶店镇大力发展菊花种植,农业部门的专家提供技术服务,形成了研发+生产的发展模式。d中心龙头企业基地农户。
茶店镇大力支持太行益友聚品有限公司的发展,使其成为唯一具有出口资质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和第一家外贸出口合同。太行益友菊盘有限公司在做大做强菊花加工的同时,积极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公司采取“公司合作扶贫基地农户”模式大力发展坡地经济,种植太行菊花500余亩,总投资160余万元。
(1)林州太行益友居有限公司
林州太行益友聚盘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茶饮料生产和销售的公司。公司于2015年注册成立。生产工厂占地20多亩。一期投资600多万元,已建成7000平方米厂房。它现在有宰杀、烘干和干燥设备。新封顶两条全自动菊花生产线,日加工鲜菊花达到5万公斤。
公司的宗旨是“弘扬红旗渠精神,做好太行菊花品牌”依托菊花之乡的地域优势。带动360户农民增收。其中,四季年收入6000-8000元的贫困户120户;长期固定岗位每人每年1.8-20万元。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菊花支撑起了茶店镇的“工业梦”。
(2)菊花产业扶贫基地
2017年,合作社集中100多亩土地,建设菊花产业扶贫基地。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增加贫困户收入,每亩补贴600-1200元。此外,基地与20户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签订基地协议,每户每年补助1200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签订长期就业协议,保证就业收入。
基地与茶店镇10户贫困户签订了就业协议,以50元一天的工资入驻,有效促进了贫困户家庭的增收。此外,菊花基地还有大量的季节性就业。每年菊花采摘期主要是无劳动力的家庭。所有贫困户优先参与基地管理和采摘。
农民收获
3.村庄的历史和名称
历史:太参天,古韵。茶铺菊花,清香浮动。相传元末明初,林州茶店镇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和商业走廊。这里平均海拔450米,山峦平缓,温暖和煦,雨量充沛,野山菊遍地。后来,一个姓李的家庭在当地开了一家茶叶店。主人上山去把新鲜的野菊花摘回来。由于这种茶香四溢,解渴消暑,深受客人喜爱,小店的生意渐渐红火起来,名气也越来越大,因此茶店得名。
1953年设立第十区;茶店公社建于1958年;1983年改乡;1997年辖22个行政村;1998年撤销码头行政村,建立新的南码头和北牟行政村;2002年,有23个行政村,101个自然村,239个村民小组;2004年,辖23个行政村,101个自然村,150个村民;2014年2月,茶店乡撤镇并镇。
标题:2016年太行居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2018年7月3日,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全国首批六个村一级质量示范村镇资格认定名单》。河南省名优农产品。
先后被评为“河南省科普示范乡镇”、“河南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先进集体”。功‘三无(四无)‘乡镇之乡’等荣誉。
4.村庄建设
在岭路两侧种植茶马古道、茶马古道、岭路等绿化树木3万余株,红花、红叶紫荆等景观绿化树木3万余株,其他景观独特宜人。打造乡村综合体,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硬件支持。
近年来,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茶店镇的乡村清洁工程发出了声音。为抓好农村清洁工程,镇村两级投入资金220多万元,组建了93人的专业保洁员队伍。同时,李珍购买了2辆大型垃圾清运车、40多辆环卫保洁车、30多辆新型环保垃圾箱。这里的保洁工程是全民参与,专业保洁,无害化处理——每家每户清理垃圾,村里有专人清理,然后镇上有专车转运到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镇村清洁工程有领导小组,村民和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过去泥泞的小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以前的荒草荒野变成了健身休闲公园。你可以看到“道路硬化,垃圾净化,环境绿化,房屋整洁,水的自流化,污水管道,和污水管道,和污水排放管道,和污水管道,和污水管道,和排放管道。配套设施新景象。
二、产业资源的特点
(1)主要行业
2017年以来,该镇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结合乡村综合体的打造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全镇掀起了农业结构调整的蓬勃高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以“一园三园”为发展框架,东西两山为辅,新增太行菊花、观赏菊花500亩、雪松1000亩、采摘园800亩。全镇菊花种植面积达12000亩,其中集中切片种植5000亩,成为全国最大的“太行菊”种植基地。是名副其实的“中国菊花之乡”。
金帝珠珠
(2)产品类型
根据土壤、水肥、生长周期、轮作等要求和条件,在茶马古道两侧、镇区周边、西峪贝村、东山、西山等片区,种植大洋菊、小洋菊、北京菊、金丝菊、苏北、草本菊等15个品种。
(3)休闲旅游
目前,茶店镇规划的以茶马路为主线、清河依山生态园、学部生态园、现代农业园为框架的规划通道基础设施。原型的第一种形式;依托东部新建的九龙山公园和省级森林公园,重点规划打通东西山旅游线路,寨儿金鸡、南坡、茶店西沟三个自然村基本建成。省级传统村落的维护和保护,积极推进乡村林果带建设,以菊花文化旅游节为载体,极大地带动了茶店镇乡村旅游的发展。
(4)年收入
种菊花,一次投入,三年收益。第一年种菊花后,第二年和第三年菊花的菊花根会自己发芽。它不需要投资种植,甚至可以出售部分根苗。
该镇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发展坡地经济,建设五大特色产业园区,打造集采摘、观光、休闲、写生于一体的乡村综合体和乡村旅游线路。目前,全镇种植1.2万亩,核桃5000亩,特色林2900亩,中药材2500亩,小杂粮5800亩,年产值1.8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
电子商务
第三,发展模式
(1)政府支持引导
为了切实保证菊花产业的发展,该镇成立了菊花产业发展指挥部。镇主要领导亲自协调,统筹推进菊花产业规划和全镇菊花产业链发展。为了鼓励菊花种植,茶店镇实行奖补政策,集中连片菊花田每亩补500元,大大提高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各村种植的菊花由镇太行益友、学林风行、镇农资公司实行保护价收购。
(2)创新种植模式
茶店镇在总结往年菊花种植经验的基础上,创新了菊花种植形式。果树与大规模种植菊园相结合。该镇农业结构的调整,坚定了群众增收致富的信心。
第四,经验借鉴
(1)转变经济发展理念
农业结构的调整是改变传统农业习惯的思路的调整,也是种植品种分布、种植方式、种植收益分配的调整。茶店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把文化旅游产业与坡地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建设美丽乡村,开展扶贫,全力打造全域景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发展产业扶贫
发展产业是脱贫致富的长远和根本途径。林州市茶店镇在扶贫工作中紧紧围绕当地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始终把发展产业作为提高扶贫质量的主要抓手。发展之路,成功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扶贫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