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路和中国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犹如一幅画卷,镌刻着城市发展的足迹,散发着浓郁的欧洲风情和地方文化气息。近日,道外区发布《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规划(2017—2020年)》,紧紧抓住哈尔滨新一轮棚改和中国巴洛克改造三期启动的有利时机,大力打造“建筑文化、餐饮文化、民俗文化、演艺文化、商业文化”五位一体的“东北文化综合体验园”,依托“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元素建设,让老道外中国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成为地域文化特色突出、服务功能齐全、商贸文化旅游繁荣、哈尔滨民俗风情突出的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哈尔滨文化旅游新品牌,成为带动道外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老街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
一个拥有百年历史的新兴国家的3 A级旅游景区,无处不在的文化氛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在哈尔滨民间艺术展览馆,布艺工艺品、皮影戏等各种民间商品琳琅满目。在兴社,相声、评书、京剧等不同种类的曲艺节目不时引起观众的掌声;在一条百年美食街上,“张保普”和“范继勇”的游客一边品尝美食,一边听服务员讲述哈尔滨悠久的饮食文化.“这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深深吸引了我,让我觉得真的很高兴你来了。”来自湖南的游客张老师说。
据负责老街运营的哈尔滨好民居资产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盖壮介绍,中国巴洛克项目分三期改造。一期改造面积19.8万平方米,保护修缮历史建筑74处,恢复传统院落12处,恢复百年特色老街3条,百年胡同3条。三期改造已列入该市2017年棚改计划,可改造面积约24万平方米。2013年5月,由一期和二期组成的老街正式开街。“招商时注意引进能承载多元特色文化的商家。游客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今年五一假期,老街接待游客4.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10%。”他说,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假期,老街将推出一系列活动,如特色民俗体验、舞龙秧歌快闪、传统民俗游戏等,以增加老街的文化氛围,丰富市民和游客的文化体验。
着力建设“五个中心”
围绕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区的总目标,立足东北文化传承的地域特色,道外区将在中国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大力推出建筑文化、餐饮文化、民俗文化、演艺文化、商业文化五位一体的“东北文化综合体验园”,着力打造“五个中心”,打造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东北传统文化发祥地和旅游目的地。建设中国巴洛克建筑艺术世界博览中心,展示中国巴洛克建筑的艺术风格和价值;建设东北名小吃品尝中心,开展名小吃文化品牌评选活动,力争用两年时间将其打造成为全国名小吃餐饮文化专业街;建设东北民间演艺文化鉴赏中心,结合本地区正在申报“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的契机,利用当地民间艺术资源,依托兴义社等龙头文化企业,聚集曲艺、戏曲等民间艺术专家,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东北民间文化鉴赏中心,挖掘民间剪纸、编织、泥人、木偶、金属工艺品、古玩书画等。突出哈尔滨传统民俗文化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振兴民俗文化产业;建设哈尔滨传统商业文化体验中心,深入挖掘同济、正阳楼、老鼎丰、亨得利钟表眼镜店等百年商业店铺的创业精神和诚信,提炼同济吴百祥等民族工商业优秀代表的创业故事和创业精神,供后人传承和学习。
外事区委书记马旦曰表示,围绕建设“五个中心”的目标,将建设“建筑艺术收藏区、餐饮文化品味区、演艺文化欣赏区、民俗文化展示区、购物休闲商务区”五大具有文化特色的主题功能区,全面展示“老哈尔滨城市的缩影、新哈尔滨城市的客厅”的新定位。
力争两年内创建4A级景区。
2014年,老道外中国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通过省市评审,正式命名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未来,道外区将力争在两年内将中国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成国家4A级文化旅游景区,使之成为哈尔滨文化旅游的新品牌,带动道外区经济社会新发展。
“通过申报国家4A级旅游景区,精心设计了‘中国巴洛克文化旅游综合体’,并按照4A级旅游景区标准,进行自查,查找不足。同时,争取将中国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纳入全市精品旅游线路和全省重要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宣传推广。”道外区副区长赵琪说。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该区将通过完善配套服务,为游客提供更加优美的旅游环境和更加舒适的旅游服务。将街区周边的景阳街、大新街、南浔街纳入全市环境综合整治范畴,重点提升道路、铺设人行步道、提升配套设施;除街区内的旧式建筑外,对周边所有临街建筑实施建筑节能改造,坚持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统一标准,确保与中式巴洛克街区风格相协调;建设连接大新街、中式巴洛克、沿江绿化景观带的廊道;结合自然和人文元素,对夜景观进行二次艺术创作,让更多的灯光融入建筑、广场、庭院、小品中,打造中国巴洛克“不夜城”和灯光景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