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民族品牌网

扫一扫关注

民族品牌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品牌动态 » 正文

推动高质量发展,民族品牌首先要扛起大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11 15:56:23    来源:民族品牌网     浏览次数:771    评论:0
导读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70178亿元,同比增长4.8%。面对经济全球化的逆流和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疫情在新冠肺炎造成的世界经济衰退,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和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求发展。宏观上,保证产业周期、市场周期、经济社会周期的平稳运行,促进高质量发展目标的

  4月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一季度经济数据。初步核算,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70178亿元,同比增长4.8%。面对经济全球化的逆流和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疫情在新冠肺炎造成的世界经济衰退,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和不确定的世界中寻求发展。宏观上,保证产业周期、市场周期、经济社会周期的平稳运行,促进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从微观上看,要营造一个能够最大限度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并促使其兼容并包的营商环境,建设高标准的市场体系,让一切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源泉充分流动。这个代表着各行业企业成长状态和发展路径的过程,值得关注。


  疫情过后,方便面在国内整体市场的增长势头凶猛。从国内市场来看,2013-2018年六年间,方便面市场规模一直稳定维持在800-900亿;2020年,国内方便面市场直接迈过千亿元大关。在这个细分领域,作为民族食品行业代表企业之一的今麦郎,自1994年诞生以来,一直紧跟改革开放的步伐,乘着政策的东风,不断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厂发展到行业前三。是引领行业市场标准,与市场接轨,走高质量发展路线的缩影和代表。


  方便食品竞争时代诞生的国民新秀


  如今,国人津津乐道的方便面品牌似乎屈指可数,也只有老一辈人能回忆起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方便面市场的盛况。1970年,中国第一袋油炸方便面在上海益民四厂诞生。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启,我国粮油政策从1987年开始逐步放开,计划管理体制下的方便面生产经营格局成为历史。外资、合资、民营方便面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不完全统计,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有据可查的方便面品牌有2000个。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一政策的粗放式发展也是改革开放初期许多行业的真实写照。低水平重复建设,缺乏规划,一哄而上,盲目经营,无形中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也使得我国相关产业长期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意识到上述问题,这位伟人在1992年的南巡讲话中强调:“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自此,中国改革开放进入深化改革的第二阶段。当时,正是借着这股东风,今麦郎的前身——化隆面馆在河北低调成立。


  当时,今麦郎的创始人范现国意识到,作为后来者,面对2000多家同行的包围,华龙面馆不得不走上一条不同的发展路线,进行不同的发展。他选择避开当时一线城市龙头企业的锋芒,深耕二三线市场,将化隆面定位为物超所值、质优价廉,迅速在县乡市场树立了口碑。时至今日,“我们要通过技术进步和规模化生产,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好产品”仍然是今麦郎品牌的座右铭。郎迈董事长范现国


  华龙面馆开了个好头,让一些同事沾沾自喜,以为可以高枕无忧,“自食其力”了。然而,1996年,范现国在集团内部投资成立了中央研究院,专注于更强面条的研发。因为他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必须不断向上发展,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活力。世纪之交,改革开放成果初显,居民消费水平显著提高。今麦郎也于2002年率先在行业内提出20年前的高端战略,转型开发高品质产品,将品牌升级为“今麦郎”,并一举突破10亿元销售额。到2005年,当年的销售额已经达到20亿元。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眼光和布局,以及对创新和技术进步的追求,成为今麦郎在当时混乱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利用外资在“请进来”中苦练内功


  世纪之初,深化改革的阶段已经结束。随着中国正式加入WTO和市场化、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与国际贸易的快速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贸易和技术壁垒以及对中国的各种歧视性政策,刺激了经济发展。但同时,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最初的民营经济,也深刻意识到自身在产品、技术、管理等方面与国际竞争对手的巨大差距。为适应全球化趋势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国家提出了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进一步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基础上优化引进外资结构,重点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做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提高创新能力。


  这个时候,今麦郎也面临一个选择,是坚持自力更生闭门造车,还是引进外资为我所用?当时国内方便面市场第一梯队基本被康师傅、统一等外资品牌控制。产品口味和标准基本照搬海外市场,更多本土品牌处于跟风阶段。经过深思熟虑,今麦郎在国家鼓励发展外贸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背景下,选择了与国际领先方便面品牌合资,获得了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的支持。


  但今麦郎并没有因为合资而形成路径依赖,而是在品牌成长中贯彻开放创新和学习创新的政策号召,通过利用外资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管理技术水平。在消化引进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今麦郎不断提升产品力、创新力和品牌力,巩固了企业的行业地位。与外资分道扬镳后,强劲的发展势头不减反增,令业界侧目。中国民营企业“引进来”外资的过程,就是一个吸收先进技术、刻苦训练的过程,在开放中学习、磨砺,终将化蛹成蝶。跟随引领,高质量创新,高质量发展。

  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经济进入了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面对复杂环境的机遇和挑战,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彰显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发展优势、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担当。28年的中国市场,在消费升级、人口结构变化、生活节奏加快的背景下,针对消费者对美食、营养、健康的需求升级,今麦郎也在健康、高端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高质量发展要以人民需求为中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市场末端,今麦郎率先开辟规模化赛道,“一桶半”成为国内方便面市场现象级产品,累计销量超过60亿份。郎迈酷派的创新也是因为对中国消费者心智的挖掘。中国人自古就有喝熟水的习惯,承载了中国几千年的饮水文化和智慧。随着新消费时代的到来,为满足中国人健康消费升级的需求,今麦郎推出了拉面——拉面粉丝,创新了烹饪工艺,代表了国际面条制作技术的领先水平,实现了人们对方便食品的营养健康需求。拉面粉丝还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0油炸健康面品类先锋”称号。这项技术也被反向输出海外,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杰作。这是今麦郎28年专注创新,以高质量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在谈到创新时,今麦郎董事长范现国曾说,“我觉得真正的创新是从创新到打造‘心’,需要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如果我们公司不重视,没有抓住消费者心中的‘价值锚点’,甚至没有推开消费者的心门,就像一片树叶没有根基,容易被吹落。”


  产品创新和高质量增长,源于今麦郎品牌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路线。资料显示,今麦郎经过28年的大发展,已建成30万亩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年加工小麦300万吨。拥有世界一流的面粉厂、挂面厂、方便面厂、辅助调料厂、卤蛋厂、包装厂等。业务覆盖一、二、三产业,形成了“从麦田到门店”的完整产业链。2021年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今麦郎还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条开水生产线,单线产能为8.1万瓶/小时。吹瓶、贴标、灌装、压盖、喷码、裹膜、码垛……各个环节高效顺畅,一系列工艺流程全部自动完成。是行业内单线生产速度最快的全自动生产线。无论是纯物理杀菌工艺,还是经典方瓶的包装成本,都高于传统包装的水产品,但冷开水的定价并不高。金浪饮料生产线


  2020年5月,今麦郎拉面Fan0油炸超级工厂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9月投产,年产油炸拉面Fan0近4亿桶,方便面酱包、料包、菜包6.8万吨,为今麦郎驱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制造的技术跨越、实现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后劲。郎迈董事长范现国说:“要在全产业链上下功夫,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没有每一小步的积累,一个人不可能走完一千英里。经过28年的蓬勃发展,今麦郎打开了高端方便面的市场格局,稳居中国第一,行业前三,力推康师傅。其中,建设世界一流的生产线,研发世界领先的烹饪技术,让中国技术走向世界,成为行业内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强势品牌,代表中国方便食品行业的领先水平,顺应新消费时代的消费升级趋势,实现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式发展。


  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回顾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挑战,今麦郎在短短28年间成功实现“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是中国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过程的缩影。正是因为28年如一日的贯彻改革开放政策,脚踏实地的科技创新,高质量的发展,才有了今天的民族品牌之星。


  展望未来,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今麦郎为高质量发展插上了数字化的翅膀。通过引入数字技术,今麦郎正在实现从生产到营销,从线下到线上的数字化、信息化转型,构建“人、货、市场”的营销新生态,扎根中国,走向世界,为中国民族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zpp.com.cn/news/show-8914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mail@mzpp.com.cn。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