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林,苗寨大学生。从在四所大学摆地摊,到毕业后开创古阿新品牌,他在北京、天津、长沙、成都有7家店铺,员工120人。除了服饰,还会有很多苗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都能给村民中的绣娘带来手工收入。
杨春林还记得,小时候每逢节日,母亲总要给他穿上一套手工制作的民族服装。他妈妈手技好,他永远是家里穿得最漂亮的孩子。他长大后的每一年,妈妈还是会为他绣一两件漂亮的戏服。依然很美,一切都是独一无二的。
如今,他一直坚持为该品牌的每一件男装做造型,就像他小时候穿妈妈做的衣服一样。在他心里,他永远是最好穿的孩子,他设计的衣服,只有他自己能看懂。
2008年,杨春带着一张纸板,两个板凳,三个架子,和女朋友从Xi安出发,走遍了北京、银川、乌鲁木齐等国内20多个城市,最远到了香港、吉隆坡、巴厘岛。旅途中,他卖了苗族的手工艺品,体验了生活的冷暖,收获了爱情和快乐,也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在以“古阿新”为背景的前门店里,陈列着团玉和玉蝴蝶两件非遗作品。另外两件“凤凰对屏”和“双龙向上”已被辽宁买家收藏。四件作品由四位60岁以上的老人手工绣成,耗时十个多月。
一根硬线,两个环,三个结,四根拉绳.细细的线绳,在匠人手中舞动“线绳缠绕,绳系,桌子翻,两环打太极,一柔捶两钢,十指相连……”不一会儿,一个精致的布扣做好了,然后依次缝在一件件精致修身的衬衫上。
一个皮带扣的制作,从加密、打结、扣扣,到夹克衫、对齐、缝制,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即使是熟练的工匠,一天也能缝制十几件衣服。
工匠们不知道山外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自己缝制的这些衣服会被运到哪里,穿给谁。他们总会问,你知道自己做的衣服是谁买的吗?有客人说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吗?他们总是在思考这个问题。如果衣服穿久了,扣子不紧,记得带回来,他们会缝上。
苗族有句话说:“针动,命起。”老人不知道自己的眼睛能看清楚多久,能不能完成一件衣服,下半辈子能绣多久。但对于苗族的老人们来说,针线的运动意味着新的生活又开始起航,这也是他们每天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动力。
杨春林在品牌春装发布会后和姐姐一起参加了《中国好声音》的导演会,希望她能把奶奶教的苗唱到更大的舞台上。“有些事,你现在不做,这辈子都不会再做了。”他是土生土长的苗族人,从小听着古老的苗族歌谣长大。就像“古阿新”这个牌子,也来源于苗族古老的故事:枫树变蝴蝶,蝴蝶孵化苗族祖先。第一个标志是一只蝴蝶在枫树上休息的图片。今天的“古阿新”吸收了侗族、白族、彝族、满族、汉族等民族元素。就像它的圆形印章标志,它不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与中国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