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品牌,源于对事业的埋头和长远的坚持。
文,华商,谋略,徐风
Vivo似乎是国产手机品牌中的“另类”。
vivo的创始人并不高调,但相比之下,这家公司在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做到了2021年国内出货量第一,全球前五。虽然第一季度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根据国际咨询公司Strategy Analytics的调查数据,vivo在250-399美元的国内主流中高端市场占据了高达28.2%的份额,牢牢控制了第一细分市场的位置,增速惊人。
大多数人在总结vivo的成功时,总是将其归结于渠道营销,认为这是侥幸。不可否认,一定的营销策略对于企业的发展确实是必要的,但仅仅依靠砸钱的“疯狂轰炸”无疑是不长远的。
目前中国手机行业已经是一个成熟了20多年的行业,主流玩家通过企业文化、品牌、技术、渠道、管理的长期积累,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Vivo和它的创始人兼CEO沈巍是一样的。关键在于“埋头于事业”的坚持和执着,以及长远的价值观。
[责任成就伟大]
在商业社会里,没有必然的成败,也没有所谓的凭空出现的超级黑马。本质上,一切美好的事物背后,都有量变到质变的演变和转化。
Vivo当然也符合这个规律。
清平之末起大风。纵观vivo的成长历程,是教科书级别的行业进化史。
从最初的混日子、乱起步,到行业的升级迭代,再到现在的品牌化时代,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每一次变故,都注定是新一轮清理淘汰的开始,也提供了变道超车的机会。虽然目前来看,这种机会越来越小。
从2007年开始,以诺基亚为代表的摩托罗拉、LG、爱立信、黑莓等海外品牌,面对苹果和国产品牌的崛起,在智能机发展的浪潮中逐渐崩溃。
2013年是另一个分水岭。此前,“中华酷联”因为运营商的渠道优势,一直在争抢。但随着补贴的退出,线下公共渠道的兴起,技术的不断更新,逐渐被“华米OV”取代。
客观来说,vivo今天的成绩并不意外,更谈不上奇迹。它的崛起不是靠一些崇高的智慧,也不是靠一些改变世界的伟大发明,而是靠最简单的两个字:本分。
“本分”这个词看似朴实无华,缺乏一些启发性、普及性、激励性的效果。同时,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强调本分似乎与社会主流基调格格不入。本来,本分是一种务实的人生态度,但对于企业来说,却有着更深层次的发展内涵。正如沈巍一直强调的那样,不要忘记自己的首创精神,埋头于事业,坚持长远。
其中,初心是一个人本分价值观的直接体现:保持平常心,坚持做正确的事;让消费者、员工、合作伙伴、股东实现共赢;打造世界级的伟大品牌。
虽然vivo目前已经足够大了,但是说到沈巍,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还是陌生。不难理解,以沈巍为核心的高管团队一直保持低调。尤其是沈巍本人,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
与老板亲自召开的发布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vivo始终在业务负责人面前,沈巍更多的是在台下,站在普通消费者的角度审视产品。
这种低调也与职务的底层思维模式密切相关。是基于“明辨是非,摒弃利益导向,坚持独立深度思考,不盲从”。
只有放弃对名利的追求,回归原点,才能专注事业,才能真正低调。沈巍只有专注,才能更好地看清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才能更好地驾驭企业27年历史中的这艘巨轮。
当初支撑沈巍坚定看好手机市场的逻辑并不复杂:行业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所有品牌都有机会。他们只需要找到一个好的细分市场就能生存。
“生存”看似是一个普遍的道理,其实却是一种深刻的生存之道。为了长久生存,不同成长阶段的生存法则是不一样的,但丛林法则是一样的。在发展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自己的底线思维。对于立志成为百年企业的vivo来说更是如此。
目前vivo已经爬到了高原上,和平原上的运行速度自然不一样。当行业进入头部时代,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缺氧”增长缓慢是行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容错率也越来越低。在瞬息万变的科技领域,小错也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对于今天的vivo来说,从公司成立之初就强调自己本分的事业,不求结果的长远价值观是弥足珍贵的。
当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机会在国际舞台上大显身手的时候,vivo依然保持冷静,没有具体的收入和利润KPI考核,也没有具体的长期目标蓝图。就像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很多高管都没能预料到今天这样的成绩,一切都水到渠成。
【埋头种子:对品质的终极追求】
对品质的追求是对每个企业最基本的要求,高品质是企业追求的目标,极致的品质是体现企业实力差距的终极标准。
如果职责是让vivo保持正常的心态,做正确的事情,那么埋头于事业就是对品质的终极追求。当行业陷入参数价格的恶性循环时,不打价格战,“设计驱动”为vivo找到了差异化的价值提升模式。沈巍用另一句话总结:“敢于追求极致”和“敢于拥抱不确定性”。
因此,vivo产品的设计开发也严格遵循这一原则。
比如X系列首款产品X1,以全球最薄的6.55mm机身和全球首款Hi-Fi音乐手机为卖点,虽然接近2500元的价格不占优势,但年销量百万足以证明产品的成功。
同时,从历史后视镜来看,全面屏应用和5G换代潮是行业的两大里程碑。在全面屏的趋势下,2018年推出全球首款带屏下指纹的全面屏X20,是行业领先的创新,满足了精准用卡用户的需求。
同年的旗舰新机vivo NEX,通过伸缩镜头的创新和屏声技术的应用,摆脱了被吐槽很多的刘海平,主打“零世界全面屏”,引领了行业的镜头革新浪潮。
成像技术一直是vivo的核心优势。配备了X70系列的V1芯片,R & ampd工作人员投入300多人,历时2年。计算能力的大幅提升带来了图像效果的全方位升级,打开了手机图像的天花板,再次取得领先。
在这一系列的带动下,2021年第三季度,vivo成功跻身4000元以上高端市场前三。
此外,全球首款采用微云台防抖技术的X50系列,S9的前置柔光双摄,S10的后盖光致变色技术,都是实现差异化路径的途径。
4月11日,vivo发布X系列折叠屏手机X Fold和大屏商务旗舰X Note,是vivo拓展高端差异化发展路线的重要代表作品。
基于design drive打造的原创OS系统,摆脱了原Android系统的局限,在UI设计和交互体验上拥有更好的操作体验,为整个手机操作系统领域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
所以,当前vivo埋下的“祸根”,只有持续保持技术的前沿创新探索,长期坚持,才能构筑企业差异化的核心屏障。
【长期主义:慢就是快】
在企业战略中,长期主义是被提及最多的一个,但纵观企业的兴衰,能坚定执行这一战略的屈指可数。
什么是科技领域的长期主义?随着技术迭代的加速,最大的确定性就是变化。对于vivo来说,“站在后天看明天”,专注于科技创新的研发,是最大的长久主义。
2019年以来,vivo建立了设计、形象、系统、性能四大“长赛道”,更加聚焦于形象和设计赛道。这四项明确描述了vivo未来的长期发展方向。与此同时,铁三角科技研发有限公司。体内已经形成了d体系:产品规划、技术规划、技术预研。整体技术路径类似于前面提到的技术驱动,产品规划首先要解决的是消费者洞察,从而了解这个产品的真正价值。
消费者洞察一直是vivo的优势。正如vivo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胡白山所说,更贴近消费者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当前两者尘埃落定后,启动技术预研模式,前两者圈定的东西就落地了。这涉及到对未来技术的预测,通常是在三年的时间框架内。
但是技术迭代成熟,用户更换周期延长,三年还是有局限性的。所以vivo提出要做36个月以上的技术研究,成立了中央研究院。行业科技迭代日新月异。可想而知,3年以上很难判断,但却是一件困难又正确的事情。
长期主义的难点在哪里?在短期、中期、长期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很难选择价值。
至于不可预测的技术赛道,如果只考虑一年内的技术研发,有可能更多的追求短期利益,盲目跟风,迟早会陷入历史的长河。
所以从长期来看,放慢脚步并不是一件坏事。在这一点上,之前的Xshot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Vivo Xshot是2014年推出的一款旗舰机,主打影像拍摄。它在全球首次采用了F1.8超大光圈和OIS光学防抖技术。当时已经达到行业顶尖水平,被称为“第一代摄影神器”。
但令人不解的是,Xshot之后并没有版本更新。Vivo似乎已经放弃了这个系列。事实上,vivo已经深耕视频赛道,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壁垒。之所以不更新,本质上是一种“战略放弃”。
vivo影像技术总经理俞萌特别谈到,从长远战略发展考虑,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Xshot对专业影像的定位意味着其他系列影像的功能可能会相应弱化,这与vivo让整个系列都具备高级影像能力的定位相冲突。同时受限于技术的积累,强推Xshot只会放大营销,是短期的盈利行为。
长期战略的选择,必然意味着短期利益受损的痛苦。2012年的战略转型也说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