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民族品牌网

扫一扫关注

民族品牌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家评说 » 正文

多家网红餐饮被罚,名气越大责任越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8-25 13:33:33    来源:民族品牌网     浏览次数:658    评论:0
导读

网红餐饮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对其施以与市场地位相匹配的监管强度,是构建公平市场竞争环境的应有之义。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公开6起食品安全案件查处情况。据悉,4月份以来,多家网红餐饮品牌相继曝出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市场监管总局迅速指导、协调地方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开展核查处置,各地从严从快从重查处违

网红餐饮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对其施以与市场地位相匹配的监管强度,是构建公平市场竞争环境的应有之义。


日前,市场监管总局公开6起食品安全案件查处情况。据悉,4月份以来,多家网红餐饮品牌相继曝出食品安全问题,引起社会关注。市场监管总局迅速指导、协调地方市场监管部门依法开展核查处置,各地从严从快从重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并举一反三开展全面排查。

无独有偶,新京报记者从6月底开始先后卧底北京两家“胖哥俩肉蟹煲”门店,发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一幕:“隔夜死蟹”当现杀活蟹卖,土豆腐烂、发馊后继续用……

短期内,如此多如雷贯耳的网红餐饮品牌纷纷陷入食品安全丑闻,让人大跌眼镜。它们不仅知名度高,而且规模大,门店多,理应成为食品安全的“示范生”。然而,近几年一些迅速走红的餐饮品牌,却屡屡跌下“神坛”,这提醒各界,是该对网红餐饮的食品安全问题,予以更严肃的审视了。此次市场监管总局集中通报相关违法案例,就释放了积极信号。

网红餐饮品牌,一开始往往令消费者耳目一新,给餐饮界刮起一阵新风。但餐饮行业再怎么创新,食品安全的底线都不能丢。一些网红餐饮品牌最终被曝“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有的是通过营销炒作迅速扩大知名度,再通过招揽加盟商而快速“割韭菜”。可以说,在一开始,一些品牌就没把食品安全和品质放在第一位。尤其是不少品牌背后有着资本加持,后者对回报效率有着较高要求,很早就走上快速“圈钱”之路。

这一模式下,不少品牌门店数量短时间内激增,服务管理和质量维护能力却明显滞后,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是迟早的事。此外,也不排除一些品牌在变成“网红”后,自恃市场地位高,从而放松约束,丧失对食品安全的敬畏。

在市场角度,我们或不必对一些网红餐饮的质量丑闻过于担心,毕竟,自砸招牌终究会受到市场报复。近些年,不少曾经盛极一时的网红餐饮却非常短命,已经给出了前车之鉴。但网红餐饮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赚快钱”思路主导下,等到丑闻曝光或是遭遇市场惩罚,经营者及其背后的资本可能早已赚得盆满钵满。这就要求要强化提前监管、过程监管。

置于监管语境下,所有市场主体都是平等的,都应被一视同仁地对待。但网红品牌知名度高,市场占有率高,对其施以与市场地位相匹配的监管强度,同样是构建公平市场竞争环境的应有之义。如至少不能因某个品牌知名度高,就放松警惕,或是豁免其日常的监督检查。

事实上,网红餐饮一旦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其带来的社会影响,对于消费者的权益损害,是几何级增大的。如这次广东等11地共排查了3323家杨国福麻辣烫店,其中责令整改的就多达841家。如此体量的餐饮巨头,却对食品安全如此不上心,无疑严重影响社会的食品安全信心。

有多大能力就得承担多大责任。构建一个健康的餐饮市场环境,网红品牌、大品牌理应发挥更多正向作用,而不是成为反面教材。如果一个连食品安全底线都不能守住的品牌却成为“网红”,这难免加剧“劣币驱逐良币”,放大市场道德风险。一些网红品牌在食品安全上集体打“低分”,由此可能给市场带来的负面激励,不可不察。

据悉,下一步市场监管部门将充分利用监督检查、抽检监测、媒体监督、投诉举报等途径,综合运用信用联合惩戒等手段对违法者及上下游相关生产经营者实行最严格的监管;对暴露出的问题冒头就打,对违法者实行最严厉的处罚,让违法者付出代价。

当“最严格的监督”和“最严厉的处罚”变成常态化,重营销而轻安全的行业歪风必将降温,而众多网红品牌心中的食品安全红线也必将有所绷紧。当然,知名品牌一再陷入食品安全风波,也提醒消费者建立更理性的消费观,不必迷信“网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mzpp.com.cn/news/show-8406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mail@mzpp.com.cn。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