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湖北赶超短板的关键举措。我省营商环境存在着政府服务效率低下、要素配置困难等弊端。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要通过系统的政策措施来弥补这些不足。
“非常重要,非常必要。”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张建华说,要实现灾后恢复,我们首先要有信心,让外界对湖北充满信心。这种信心来自软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至关重要。
张建华认为,近年来,湖北采取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措施,总体效果还不够。突出表现是培育民营经济的土壤不肥沃,对外开放程度不高。营商环境“30条”的出台,是为了突破自我约束,敢于突破利益壁垒,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王海素认为,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湖北需要将危机转化为机遇。中央的支持和地方的创新是实现这一战略转型的关键,“30条”是政府服务经济政策的系统创新,符合实际,体现了湖北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责任。
刀锋向内的勇气和力量
“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标准”,“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审批事项最少、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好、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省份之一”,专家认为,一流和四个“最好”体现了湖北“壮士断腕入刃”的勇气和力量。
邹伟认为,“30项”具有突出的特点和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强调高标准“对标”是世界商业环境评价的主要指标表,“对标”是国际国内一流标准。制定了详细的政府服务和法律服务标准。
“注重获得感”的“30项”实际上回应了企业的担忧。比如一个企业有两个环节开工,一天完工,成本为零(赠送一套三个公章),即“210标准”已经达到国际高标准的营商环境。
改善法制环境。本文立足于构建公平、公开、透明、可预见的国内外法律环境的实践,提出了非常明确的改革措施。比如,100%治理政府失信、100%履行政府承诺和合同的建议,充分体现了政府自律、坚持法治的决心。
“注重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叶学平说,优化营商环境不同于以往。这次,我们积极标杆世界一流、世界银行标准和国际惯例,充分借鉴先进地区的好做法、好经验,对照国家优化营商环境的18项评价指标,逐一分析,集中改进。
同时,注重效果导向,强化一线“获得感”:以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以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让市场主体“看得见、摸得着、摸得着、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