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冷兵器比较感兴趣的朋友们在提到弓的同时,总是联想到弩,弩也是古代不可缺少的远距离冷兵器。它可以说是古代中原王朝与北方草原部落战争的主要武器。在东西方冷兵器史上,弩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现代军事世界中依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探寻
东西方古代弩的文化记忆
弩为弓属,相传为黄帝所造,据考证中国是最先出现弩的国家。弩早在商周之前就已出现,到了春秋晚期便成了实战中颇具威力的武器,并逐渐成为战争中的重要物资。虽然在战车兴盛的时代它尚未兴盛,但当进入铁器时代,随着步兵的兴起,弩在战场上的使用频率愈发高了起来。
弩也被称作“窝弓”,是古代用来射箭的一种兵器,也是古代兵车战法中的不可或缺的一种兵器。它主要由弩臂、弩弓、弓弦和弩机等部分组成,可以有效帮助步兵克制骑兵。
上文提到,弩的结构则主要可以分臂、弓、机。“臂”一般为木制,“弓”则横于臂前部;“机”则在臂的后方,是弩最重要的部分,一般为铜制,装在弩“郭”(匣状)内,它的前方是用于挂弦的“牙”(挂钩),“牙”后连有“望山”(用于瞄准的准星)。
汉朝是弩发展的兴盛时期,是古代弩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汉朝弩的改进使其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寿命也得以延长。
西汉的弩已在“望山”上标有刻度,相当于现代枪械上的表尺,便于按目标距离调整弩发射的角度,大大提高了弩的性能;并且弩机也运用了抛物线原理,大大提高了弩的远距离命中率。
不过,汉代的弩,是一个人无法只靠双臂就将其拉开的。因此汉朝人使用名为“蹶张”的拉弓方式,即用双脚踏着弩背,双手拉满弩弦的姿势。因此,根据作战特性,往往给步兵配备弩而骑兵配备弓。
与弓相比,弩的装填时间要长很多,以至于会影响到发射的频率;但弩的射程要远远大于弓——平均可达600米,特大型床弩的射程甚至可达千米。除此之外,弩的命中率更高,杀伤力也更强。
不仅如此,弩对使用者的要求也较低,往往培养一个合格弓箭手需要三年左右的时间,而培养一个弩手只需三天。当然,弩的射速并不快,为了应对这个缺点,古代弩手步兵队通常被编成三组——靠前的第一组负责瞄准射击,第二组则为待发状态,而第三组则正在拉弩。
当第一组射击完毕会马上退到第三组的位置,而原第二、三组则上前变成第一,第二组,以此来保证连续不断的射击。
中国历史上出现了很多出名的弩,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汉代的大黄弩、诸葛连弩、神臂弩、豆寸子弩、连弩车等。其中大黄弩可谓是最强弩,只有十分强壮的人才能使用。史记中“李广列传”中就有李广持大黄弩射敌将的记载。据后世的考证估算,它的射程能达到四百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