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可能会影响中国未来几十年经济发展风向的名词出现了——经济内循环。
如今中美贸易摩擦日渐频繁,在应对以美为首的整个西方世界的贸易施压时,经济内循环成为了最直接有效且只有中国能做到的回击手段。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经济内循环的提出并不代表我们要闭关锁国,对外开放依旧是我国发展的主旋律。经济内循环意在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是面对疫情冲击后全球经济衰退的未雨绸缪。
其实早在2008年世界经济就已经进入了衰退期,存量争夺愈演愈烈。在2020年疫情的冲击下,部分产业链开始脱节,经济全球化的供需关系无比脆弱。
在无法控制全球化这个“外循环”的情况下,经济内循环是让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的“另一条腿”,内循环模式的发展势在必行!
1、全球唯一可能内循环的国家就是中国!
很多人在为中国是否能够实现经济内循环感到担忧,其实大可不必!全球范围内可能实现经济内循环的国家只可能是中国,作为发达国家代表的美国,其内循环经济也只发展至了70%的占比,且多年没有突破!
在对经济循环的分析中,“供”和“需”的关系是绕不开的话题,实现供需平衡是经济内循环的先决条件!
从“供”的层面来讲,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完整产业门类的最大工业国。江苏、浙江两省的生产力及生产类目就足以匹敌部分欧洲小国!
从“需”层面来讲,中国同样也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庞大的人口基数让国内消费有了无限扩展的可能性,QuestMobile报告表明:我国下沉市场用户规模超过6亿!针对于低消费人群的产品供给欠缺严重,居民需求远未被满足!
如果说世界上有哪个国家可以完全实现经济内循环,那只可能是中国。经济内循环虽任重道远,但绝非看不到希望!
2、内循环模式下的经济逻辑变革
在内循环的推动下,我国长久以来的出口导向形经济逻辑即将发生变革。曾经靠出口赚外汇再转投地产的模式行不通了,“炒房热”被再次打压的可能性极大,以高单价地产来拉动消费的模式很可能成为过去。
市场缺的从来都不是钱而是需求。缺钱的只有消费者,而消费者没钱经济就循环不起来。让用户不敢乱花钱的高价地产自然会成为新的“众矢之的”。
这一点从深圳7月23日颁布的限购令,以及南京在房价未涨前的自觉升级调控都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3、内循环有效平衡城市发展差异
既然经济内循环已成大势所趋,对于沿海外贸城市的影响我们就不得不提了。受益于过去我国以出口导向为核心的经济模式,除北京外的发达城市往往都离港口很近。经济内循环模式一旦开启,外贸优势会面临大幅度削弱。发展降速成为可能,但是“负发展”的情况大概率不会出现。
经过几十年经济发展优势的积累,从人才储备和消费力培养层面来讲,发达城市还是那个发达城市,其核心竞争优势不会有丝毫减弱!
而随着沿海发达城市的发展减缓,更多资源倾向将涌入有发展潜力的内陆城市,不同城市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将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弥补。
4、企业主们需要知道
在经济内循环已经定调的今天,各中小企业主们也需要及时响应政策,调整自身战略布局,探索企业发展的下一个“风口”。针对于不同类别的企业,小聪花给出如下参考建议:
沿海出口贸易类企业,对于这类企业而言,未来大概率比较难过。建议企业主们重新对自身产品进行价值评估,在除去出口运输成本的基础上估算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利润空间,为“出口转内销”提早进行准备。
内陆的企业主们,缩短地域发展差距的机会来了!企业主不用再一味的将自己的产业扎根于地租高昂的港口城市,工厂选址空间大大放宽。以技术力提升、产品品质升级为核心的新一轮竞争即将开始。
从事生产加工的企业主们,提早入场生产加工设备研发很可能是下一阶段企业脱颖而出的核心条件。从本次美国带头驱逐5G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西方国家真正惧怕的并不是我们的产品,而是产品背后发展迅猛的科技生产力!
过去我们可以非常骄傲的将产品贴上“made in China”,但现阶段我们还很难在生产该产品的机床上贴上“China”的标签。在国家大力倡导经济内循环的今天,对外进口生产设备的步伐也会随之放缓。从产品生产的源头开看,生产设备的供给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工业设备生产很有可能成为经济内循环时代的第一个新兴蓝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