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防水行业乱象丛生,次品充斥市场。企业“以次充好”等不诚信经营行为层出不穷,不仅凸显了我国建筑渗漏现象,而且阻碍了防水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一再发作,危及大众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这要求政府进一步提升对质量诚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完善质量安全体系,督促企业认真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提高全民质量认识,作为责任主体的企业更应当牢固树立“诚信至上、以质取胜”的运营理念。
多家防水企业不良行为遭曝光
防水产品的质量问题和企业的失信经营问题在行业内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一些厂家为了寻求赢利,大量生产假冒伪劣和不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水产品;还有一些不法商家“移花接木”,抽检和送检的产品是合格的,而卖给消费者的却是低端的防水材料,进工地送检是合格产品,实际施工时换成伪劣产品。
这些行为,不仅使得建筑和工程渗漏的现象越发严重,威胁建筑和工程的质量以及居民的安全,更不利于防水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实现可继续发展。
“名副其实”为立身之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品和服务质量有所改善,但质量水平的提高依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有数据显现,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不合格率接近10%,部分产品乃至超越30%。
2016年,“工匠精神”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对“工匠精力”的强调,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质量建设的高度重视。李克强总理在政府作业陈述中也提出,要“广泛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健全优胜劣汰质量竞争机制”、要“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品牌,推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质量时代。”
防水工程的质量与建筑渗漏率的高低息息相关。只有用质量过关的防水材料,通过规范化的施工,才能真正为建筑整体防水。然而,大量“非标”和假冒伪劣防水产品在商场上的泛滥,却使得我国大量建筑处于穿着“皇帝的新衣”的状态。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在有3000余家防水企业,但却只要三分之一的企业拥有生产许可证。同时,这些拥有许可证的正规企业产能利用率不高,仅在60%左右。而与之对应的则是数量较多的出产工艺落后、节能环保不达标的中小企业,在个别地区,无证出产和制假售假窝点甚至已经形成半公开化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