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一年中12个月、52周、365天的销售业绩画成曲线,不难发现节假日期间的销售额比平时高很多。对于销售人员来说,节日可以说是越好越好,每一个节日都必须销售。如果没有节日,节日的创作就应该出售。
从一个节日到另一个节日,销售人员基本上忙于节日促销。密集的节日不仅是成绩单,也是心电图。关系到销售人员的收入,关系到企业的命运。
不幸的是。从每年6月一直到国庆前夕,这一时期不仅是陶瓷市场销售的传统淡季,中间也没有重大节日。
同时,6.18电商节对陶瓷行业的感受不大,7.1建党日、8.1建军节、9.10教师节都与陶瓷市场相关性不大,难以形成浓厚的节日促销氛围。
所以从6月到国庆前夕,这段时间几乎是陶瓷销售员最黑暗的时候,也是最难取得好成绩的时候。
然而,销售人员知道,无论他们如何折腾,总比坐在办公室里强。所以,即使客户减少,需求萎缩,也要花尽精力继续折腾。
只要思想不衰退,办法总比困难多。在这种情况下,淡季节庆促销成为很多企业的选择,无中生有地打造一个节庆,以此为噱头,吸引顾客,刺激消费,在淡季获得巨大的成就。
与传统节日消费不同,节日营销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挑战。5.1、10.1、双十一等假日经济经过多年的市场培育,形成了较强的共性和认知。在这些节点上,消费者想当然地认为商家会有实质性的优惠促销,所以很多消费者会选择在节假日消费。
然而,一个新的节日如何与消费者行为相关,不仅考验营销人员的策划水平,也考验销售人员的执行力。
打造一个新的节日,企业需要有一定的综合营销实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打造声势,在节前节后进行推广和宣传,拥有一定数量的渠道和门店,在全国范围内下一盘棋,同频共振,精准爆发,才能打造出节日营销的效果,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强大的活跃度和优惠幅度。
节日要想落地生根,得到市场的普遍认可,节日的策划就要与企业和品牌的特点相联系,让消费者容易接受这样一个商家的消费节日,而不是跟风、机械地照搬。
比如双十一光棍节和电商日的文化约定就比简单的6.18好很多。因为前者对消费者的行为有故事、有寄生、有期待、有转化,而后者只是一个简单的、无中生有的“节日”。
与长期固化的传统节日不同,一个新策划的节日必须基于对目标消费群体行为的敏锐洞察,找出消费行为的寄生。
比如在这个漫长的淡季,消费者很难等到下一个节日的到来。节日策划人要做的不是试图改变消费者的行为,而是在自己原有的行为轨迹中适当植入这样一个节点,让自己能够及时释放消费需求。
节日的本质是某些行为的无限循环。比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买月饼。打造一个节日,需要不断的推广,将这个节日的理念和创意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入到消费者的行为习惯中,让消费者产生消费预期,就像双十一来临时购物车满了一样,从而达到节日营销的效果。
陶瓷行业也有非常成功的节日营销案例,比如蒙娜丽莎的“微笑节”。蒙娜丽莎品牌的文化属性之一是“微笑”。因此,通过策划这样的促销节,很容易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联系,进而促进销售。
还有欧文莱策划的“触摸节”,旨在推广新产品,给消费者不一样的体验。因为这个活动的策划准确地抓住了消费者欣赏一个瓷砖时最重要的行为节点,一旦推出,就受到市场的高度关注。
有人可能会说瓷砖产品属于低频消费。如果是今年买的,未来三五年可能就不再消费了。但是,请不要忘记,无论是消费氛围,还是节日的优惠力度,都会蔓延开来,尤其是在消费者本身当中。
比如蒙娜丽莎的“微笑节”已经连续举办了12年,每年都会有一批花在节日上的业主获得免费门票的大奖或出国旅游的机会,他们会在新朋友和新邻居中最大程度地传播,这是广告很难实现的。
正因如此,每年8月,虽然是淡季,但蒙娜丽莎几乎很难创造全年最好的月销量纪录。
制造商和分销商计划一个节日很容易,但年复一年地坚持下去并不容易。节点营销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追求节日的销售业绩,更是在时间上获得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