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民族品牌网

扫一扫关注

民族品牌网微信

原材料价格再创新高,出口订单指数跌破门槛

发布日期:2021-06-01 15:07:34    来源:民族品牌网     浏览次数:275    评论:0
【导读】原材料价格指数近十年来创新高,提高了企业成本,同时抑制了市场需求的反弹。由于原材料价格加速上涨,5月份原材料采购价格指数
品牌详情
 原材料价格指数近十年来创新高,提高了企业成本,同时抑制了市场需求的反弹。
 
由于原材料价格加速上涨,5月份原材料采购价格指数为72.8%,较上月上涨5.9个百分点,创下至少近十年来的新高。当月反映原材料成本过高的企业比例较上月增长3个百分点,至64.8%,也创下历史新高。
 
他指出,5月份制造业采购价格指数较上月大幅上涨5.9个百分点至72.8%,涨幅明显,创下多年新高。企业对原材料价格上涨感受强烈,反映原材料成本高的企业比例从上月的64.8%上升3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陈指出,今年以来,商品价格快速上涨,不仅涨幅较大,而且幅度较大。黑色、有色金属、能源化工产品、水泥玻璃等建材、粮食、农副产品均大幅上涨。
 
需要注意的是,上游原材料的大幅上涨是沿着产业链逐渐传导到中下游,推高出厂价的。5月制造业出厂价格指数为60.6%,较上月上涨3.3个百分点。
 
陈介绍说,从今年开始,进价指数已经明显高于出厂价格。购买价格指数连续7个月保持在60%以上的高位,5月份超过70%;虽然出厂价格也有所回升,但走势相对平缓,两角扩大,意味着制造业利润受到挤压。
 
他认为,这方面是由于各个行业的竞争程度不同:上游企业对涨价有较大的议价能力,而中下游行业大多是产能相对充裕的完全竞争行业,其涨价面临更大的市场压力;另一方面,价格上涨现象从上游向下游传导存在一定的时滞,也带来了明显的行业分化。
 
目前价格上涨正在向装备制造业传导。5月份,行业原材料采购价格指数攀升至76.1%。但由于竞争相对充分,行业出厂价格涨幅滞后,5月份仅为57.5%。“两者相差高达18.6个百分点,说明装备制造业的利润受到挤压”。
 
财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吴朝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虽然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一些行业出厂价上涨,但其对需求的抑制作用正在显现。最明显的是5月份三大订单指数均回落,出口订单指数甚至跌破门槛。
 
陈还担心,价格的大幅上涨没有得到实际需求的支撑,价格过度上涨会对市场需求产生抑制作用,从而扩大供需失衡,影响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生产方的扩张速度一直快于订单的扩张速度。最近供需剪刀差略有收窄。但5月份生产与订单的剪刀差再次扩大,需求不足问题再次凸显。”陈对说道。
 
5月份制造业生产指数为52.7%,较上月上升0.5个百分点。然而,当月新订单指数为51.3%,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比生产指数低1.4个百分点。新秩序指数连续两个月下跌,供过于求的压力出现。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5月份的订单指数呈下降趋势,表明市场需求不足,尤其是国内市场需求恢复相对缓慢。
 
“此外,小型企业的PMI指数明显低于大中型企业——
 
刘学智指出,由于大部分处于充分竞争领域的中下游,商品价格的上涨和订单需求的减弱对小企业的影响更加明显,而且由于中小企业吸收了大部分国内就业,这也对就业产生了影响。5月份,员工指数为48.9%,较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因此,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只能增加,不能减少。要加大减负、定岗、扩大就业的政策力度。”
 
在陈看来,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可能会持续到第三季度。这是因为目前PMI指数中的物价指数并没有明显下降,而驱动这波物价上涨的内部因素,如供求因素和货币因素,短期内不会有太大变化。
 
他指出,在政策层面,价格上涨引起了极大关注。3月25日以来,国务院重要会议多次提到“物价上涨”。最近很多部门开始联合调控商品价格,部分商品价格已经开始下跌。“在这波涨价浪潮中,国内外都存在人为的投机因素,故意扩大供需缺口,政策将在打击涨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但他指出,供需缺口是商品价格上涨的基础,今后应更多关注市场力量对其进行调整。
 
他认为,一方面要稳定大宗商品供应,缓解供应链中的价格传递,促进产销衔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企业,增加大宗商品领域话语权。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帮助制造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应对成本上升、订单放缓等生产经营困难,帮助企业降低税费减免成本和负担。